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双拥花开满客都 军地携手谱新篇

1.jpg

我市举办国防主题书画摄影展,展示新时代军人风采、双拥成效。(连志城 摄)

 

2.jpg

2023年9月 ,又一批有志青年参军入伍。(连志城 摄)

 

3.jpg

现役军人参加梅江军地联谊活动。(梅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4.jpg

武警官兵在转移受强降雨影响的群众。(武警梅州支队供图)

 

5.jpg

双拥主题公园让市民在休闲之余也能接受国防教育。(吴腾江 摄)

 

 

  走马梅州各地,可以看到不少双拥“印记”:1个市级双拥主题公园、4个县级双拥主题公园、6条双拥街、1个“八一训练场”,以及随处可见“军人优先”“一人入伍、全家光荣”等标识;38家A级景区推出军人入园优待措施;全市首家双拥定点共建医院——梅州铁炉桥医院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和自费费用给予优惠的服务……

  梅州是著名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时代变迁,变不了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良好局面。

  军民融洽一家亲

  2023年中秋来临前,由梅州市双拥办、梅州市退役军人红梅志愿服务协会、梅江区老兵志愿者服务队主办的“花好月圆庆中秋,拥军优属情更浓”驻梅部队军人家属庆中秋活动在梅城举行,50名驻梅部队家属代表欢聚一堂,感受客家人过中秋的习俗。此外,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分批看望老兵,为他们送去月饼和祝福。

  这些并不是特例。我市不断强化社会力量作为双拥工作“新引擎”,先后成立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梅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梅州市退役军人红梅志愿服务协会等社团组织,扩大拥军“朋友圈”,开展“双百拥军行”“红梅”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推动双拥工作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

  今年3月11日,梅州市退役军人红梅志愿服务协会组织退役军人亲子家庭、退役军人志愿者开展“植此青绿”盆栽种植活动;5月,梅江区举行“双拥亲子行·情暖母亲节”双拥主题活动,献礼军嫂妈妈;8月14日,“情暖老兵·红梅助学”2023年助学金颁发仪式在梅城举行,活动共向17名退役军人直系亲属发放助学金……我市各项拥军活动层出不穷,在关心关爱驻梅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的同时,边防战士们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去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情系边海防·千里送温情”活动,由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公司捐赠价值70万元的2万份预制菜“兴宁鸽”运往西藏,将印有“广东省梅州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向守卫海疆的人民子弟兵学习致敬!献上新春祝福!”的600盒刺梨汁和875份梅州特产礼盒送达边海防部队,向边海防部队官兵送上“全国双拥模范城”梅州人民的深情牵挂和暖心情谊。

  市委、市政府一直将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要点,不仅成立市、县两级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议军、定期走访慰问、双拥会商等工作机制,支持部队各项建设,建设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完成各项军供保障任务。同时,组建9支年轻化、专业化、涵盖各行各业的拥军支前队伍,并开展业务培训,推进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工作。

  把驻地当故乡的人民子弟兵一直踊跃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人民有困难时,他们义不容辞主动出击、向险而行。今年2月,梅州军分区两名军人驱车经过梅城八一大道时,发现一名路人摔倒在地,主动问询帮助受伤群众,在救护车辆抵达现场后悄然离去,直至伤者女儿将一封感谢信送到梅州军分区寻人时才发现他们的义举。9月初,受台风“海葵”影响,我市多地出现连日暴雨,部分镇村不同程度受灾,武警梅州支队官兵闻令而动、火速驰援,以实际行动践行“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拥政爱民模范”龚学武自掏腰包,为各卡口值守的工作人员送上夜宵……2020年以来,驻梅部队共出动官兵1万余人次,支持重大经济项目建设,参加抗洪抢险、扑灭山火、重大活动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

  “三后”难题无忧愁

  国家的和平与安宁,不仅有现役军人的值守,也有退役人员的支撑。“后路、后院、后代”是军人们关心的三大问题。我市着力推动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让军人们无论是在服役期间还是在退役之后,都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不为“后路”担心,全身心投入国防和军队建设。

  9月21日上午,2023年秋季退役军人暨军嫂专场招聘会在梅城剑英体育馆广场举行,吸引大批退役军人求职者、军嫂等现场参与。截至当天12时,招聘会共收到542份简历,56名退役军人求职者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在现场,这些退役军人手持培训结业证书和简历,这是他们参加适应性培训的成果。“我之前是一名海军士兵,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所以回到地方后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从参加适应性培训到招聘会,安排紧凑有序,有助于快速转变观念,尽快融入社会。”今年9月退伍返乡的万利吾说。事实上,为助力退役军人实现不同“战位”转变,更好适应地方,我市先后组织3000多名退役军人通过适应性培训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共开展29期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和电子商务等10多个专业为主的短期技能培训,858名退役士兵实现“培训即就业”。

  梅州是优抚安置大市,面对繁重的安置任务,各级各相关部门团结一心、不讲条件、不提要求,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克服困难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着力完善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机制。坚持退役士兵、士官两手抓,一方面持续推进阳光安置,精准匹配退役军人安置意向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全面拓宽安置渠道,提升安置质量,2020年以来接收安置的退役军人实现100%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退役军人“三满意”;另一方面,紧抓退役军人密集返乡报到的节点组织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军人求职搭建桥梁,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2020年以来,全市已举办40余场专场招聘会,帮助大批退役军人就业。针对想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我市也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累计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补贴1400多万元;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为有意者提供指导。

  我市始终把军人子女的教育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将保障军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作为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彰显社会尊崇的重要一环。为保障既要让军娃“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我市不断修订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保障军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军人子女在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根据自身意愿,安排入读教学质量较好的幼儿园和学校。

  关心关怀好军嫂,既能稳定军人家庭,更能稳固一个战斗堡垒。我市从方方面面关怀关爱军嫂,制定《梅州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有效解决驻军随军家属就业问题;落实未就业随军家属待业生活补助,解决部队官兵后顾之忧。

  我市在关爱关心离休干部、关爱困难退役军人方面也不遗余力。近年来,我市已投入资金对光荣院、军休所进行提升改造;帮助退役军人申请应急救助资金,帮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550户。

  擦亮“家底”氛围浓

  遇困境有救助、进景区有优待、到双拥定点共建医院有专属优惠……我市持续弘扬双拥传统,营造良好的双拥氛围。

  今年8月2日,梅江区人武部联合梅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镇(街道)组成慰问组,敲锣打鼓前往3名现役军人家中,为军属送去立功喜报,着力营造“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我的儿子在部队服役16年。在此期间,他刻苦训练、努力学习,自身的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也多次获得表彰,非常感谢部队和组织长期以来的关怀。”在军人钟嘉家里,他的家属拿出了一沓喜报,高兴地与送喜报小分队分享。

  一张立功喜报,是军人个人荣誉的象征,同时也见证着我市双拥工作的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双拥工作,通过送喜报、走访慰问等形式,激励现役军人在部队建功立业,激发广大群众爱国拥军的热情,充分调动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

  我市还不断擦亮支持双拥的精神内核。作为革命老区,梅州红色底蕴深厚,注重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出台了《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成立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机构,不断推动公祭场所提质改造和烈士纪念设施修缮。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退役军人服务站+双拥”工作机制,延展服务覆盖面;组织国防教育进校园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对国防对军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年初,我市有4所学校获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记者 郑炜梅)


扫描关注梅州共青团微信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