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习俗有特色 氛围很包容 “外来媳妇”“外来郎”向记者讲述在梅过年感受

  春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日前,记者走访了几名“外来媳妇”“外来郎”,了解他们在梅过年的故事。

  来自韶关市新丰县的“外来媳妇”陈英武,在平远县已经过了11个春节,早已“入乡随俗”了。年前陈英武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准备春节平远家家必备的年货——黄粄。黄灿灿的黄粄是陈英武对“在梅过年”的最初印象,现在她已能够熟练制作柔软又富有韧性的粄团来招待、馈赠亲友。“新丰老家过年没有敬神祭祖的习俗,我也是来梅州后才了解的。”陈英武说,春节期间,她和家人准备敬神祭祖的各项工作,把香烛、三牲、米酒摆放在八仙桌上,供奉祖宗。

  2019年嫁到梅州的郑达君为了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原本计划年初二回汕头的她也不回娘家了。“梅州过年虽然简单一点,但还是比较舒服的。”春节期间,郑达君和家人围坐一起,茶余饭后聊聊家常,也是平日难得的放松时光。

  梅州是一座开放包容的人文城市,不仅留住了“外来媳妇”在梅过年,也留住了“外来郎”。

  “2008年以后,我再也没回过老家过年,一直都是在梅州过年。”来自江西萍乡的钟葛戏称虽是个“外来郎”,却是个地道的“客家人”。他告诉记者,在萍乡,春锣和烟花爆竹是过年的重头戏,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放烟花和鞭炮。而在蕉岭,舞狮表演、游园踏青才是过年特色。“梅州过年的氛围和特色都蛮不错的,大家都很热情、开放、包容,很有人情味。”今年依旧在蕉岭过年的钟葛直言,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前的游园踏青、走访亲友的活动取消了,但云拜年、云聚餐的方式同样可以分享快乐,春节的温情依旧没变。(本报记者 何春燕)


扫描关注梅州共青团微信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22号